保山市龙陵镇安小田坝:春风有信 茶香有约
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保山市龙陵镇安小田坝:春风有信 茶香有约

眼下正值春茶采摘佳季,走进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镇安镇小田坝社区,一坡坡、一墒墒生机盎然的茶园映入眼帘,静寂了一个冬天的茶树上,齐刷刷地冒出了长长短短、粗粗细细的嫩芽。茶农们身挎背篓穿梭在茶地上,一双双巧手娴熟地在茶叶间飞舞,大家都忙趁春时采收春茶。

这天一大早,淅淅沥沥的春雨刚放晴,远峰如黛,水汽氤氲。村里的几家茶厂已经忙碌开来。茶香袅袅中,工人们有的在摊晾茶叶、有的在杀青、有的在揉捻,既有分工又有配合地忙着手中的活务。董敬华是小田坝摩山绿茶厂的一名工人,他正忙着在大炒锅里炒茶,只见他用双手不停地推起满锅绿茶,连续翻了五六次,随后又抖散开来,动作熟练麻利,一气呵成,一锅绿茶大约用了半个小时就被炒好摊晾在簸箕上。

等簸箕里的茶叶稍微变凉一些后,董敬华一边揉捻一边告诉记者,他今年有43岁,已经在茶厂工作10多年。经过多年的历练,他已经成为茶厂里的“骨干”力量。无论是机械加工,还是传统手工揉制,董敬华都能熟练操作。“用炒锅炒制茶叶,要等锅的温度达到70度左右才能把鲜茶放入锅里,期间翻炒要均匀,杀青才杀得好。”董敬华揉捻好茶叶后,又到车间和工友们一起忙碌。“用机子加工茶叶,一般有摊晒、杀青、摊晾、揉捻、拉条、一次烘干、二次烘干、摊晾、打包等多道工序。其中杀青是最关键的,要一次性全部熟透,那样口感和汤色才会都好。如果半生不熟的做出来,就白白浪费了好山好水孕育出来的好茶了。”

工人忙碌的同时,茶厂老板范艳昌也没闲着。自明前茶开采以来,每天9:30过后,采摘早茶的茶农就会陆续前来茶厂卖茶。范艳昌就开始忙着评级、过称、开单,一筐筐、一箩箩沾着露珠、带着雨水的茶叶被送往鲜叶摊晾区,逐渐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。

“自3月下旬春茶开采以来,初期我们茶厂每天能收到鲜茶叶500多市斤;然后一直到清明节后10多天就是高峰期,每天收购1万多市斤。”范艳昌一边称茶一边说,“从春茶到夏茶再到秋茶,我们每年要加工近200吨鲜叶,毛收入300多万元,大部分做成绿茶销给湖南、广西等地的老客户,红茶一般接受订单加工。茶叶加工过程中,我们每年长期用工6人,茶叶加工高峰期每天用工20多人,这些工人都是本村村民,每年要支付工人工资20多万元。”

董敬华全家六口人,他就是长年在茶厂务工,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。他的妻子廖够芬在家料理家务,按节令栽种传统农作,再养上几头牛和猪,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条。廖够芬说:“每逢春茶采摘季,我家6亩多的茶叶又为家庭增收立下很大的功劳。一年的春茶、夏茶和秋茶采摘下了,能为家庭带来7000多元的收入。”

在小田坝社区,像董敬华家一样的人家很多。茶农杨转云连续几天都是早上7点多出家门,9点多来茶厂卖茶。当天早上她来卖了4斤多。“茶地就在家附近,9点多我先回来煮饭和喂鸡猪,然后再接着去采茶。看,对于这种一芽一叶的鲜茶来说,能卖到10元一市斤。这些都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财富,可舍不得让它们长老了。”茶农杨转云看着刚刚采来的嫩芽高兴地说道。

春风有信,茶香有约。如今,在小田坝社区,437户人家户户都有茶地,少则1-2亩,多则10多亩,全村茶叶种植面积已达5000多亩。

“我们村已经建成茶叶精制厂1个,初制所3个,全村茶叶年收入已达500多万元。村里的茶都是生态绿色好产品,但目前还主要停留在初加工阶段。”据小田坝社区党总支书记杨军介绍说,“去年,村里专门邀请普洱的制茶师傅来到村里教大家如何制茶,今后我们还会持续加强培训,也将想法设法拓展茶叶发展新路子,一方面进行产品加工提升,另一方面将茶园风光与乡村旅游有机整合起来,打好生态牌、延长产业链、盘活本地资源,写好‘茶’文章,实现‘一村一业’助推乡村振兴。”

来源:龙陵县融媒体中心:徐静、贺彬、李娅妮,

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

Baidu
map